太极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使太极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形质并练、内外兼修,才能强化体质,增益身心,维持生命常春。原因在于:太极拳运动的呼吸方法,是实行逆式腹呼吸。

逆式腹呼吸,在吸气时要收缩小腹,以意识导引将宇宙中的真气,经由全身的毛细吸入丹田,再与体内原真之气汇聚,敛入脊骨布达于周身肢体末梢,同时促使脏腑间横膈膜大幅上升。
平常人的横膈膜上升幅度约为一至二公分,而练太极拳用逆式腹呼吸时,吸气缩腹可上升到四至五公分。呼气时由于小腹还原,真气返回丹田而随之下降。所以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仅健脾强胃,还能补气益血。正以为此,青、少年习练太极拳,身心发育良好不说,更能开发智力。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能起到减少疾病、减缓衰老的作用。
拳者,指架式尔;功者,内丹气功也。架式为形,丹气为质。凡属宇宙间之事物,必须形质俱备而相符,才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所以练太极拳者,必练太极丹功,这样才能发挥健身益寿之功能,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否则,必定“到老一场空”。太极拳的益处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休整神经系统。依据运动学家的研究,太极拳的松、慢、匀、柔、轻灵顺畅和微波等起伏动作,可使大脑皮层处于自抑休息状态,以此来恢复由于过度兴奋或剧烈动作所造成的机能紊乱。因为在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时,耗氧量减少,脑部血液中含氧量增加,脑电磁波频率随之提升,中神经系统主管人体意念活动恢复正常,所以太极拳对于失眠、头晕、神经衰弱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调剂消化器官。太极拳运动,由于逆式腹呼吸,呼吸深度增大,使横膈膜上下活动次度随之增加,促使消化器官功能大增,肠胃积气消除,保持谷道畅通,经络与消化系统,得以调剂与改善,营卫吸取与供给充份。同时,增大唾腺液分泌功能,唾液增加,随呼吸流入胃中,不但有助于肠胃的消化,且有助于人体内的自疗机能,预防诸多病变。所以道家炼丹者称“唾液为化丹妙药。”
保护呼吸器官。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人的呼吸与性别、性龄、身体姿势、海拔高低、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等有关,在正常状况下,男性每分钟呼吸12到18次,女性13到19次,其脏腑横膈膜运动一至二公分之间。而练太极拳时,由于内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外以肢体配合引导,从而使气布周身,全身毛孔大开,这时所吸入的宇宙真气,与体内原真之气在丹田会合融聚。由于逆式腹呼吸作用,不仅使横膈膜运动增大四至五倍,亦使身躯正直肺活量增大、腰围减少。医谚云:“腰小一寸寿延十年。”长期练习太极拳可提供每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使全身器官都发挥应有的潜在自疗功能,抑制肌筋萎缩、毛发脱落、骨胳松软,从而减缓衰老、防治诸多病症。
调节心脏系统。人在安静时,毛细血管的开放仅占全体总数量的千分之二点五左右。气血循环流速迟缓,骨骼肌筋肤发肢体末梢,所需营卫供给量减少,犹如高处自来水管水压或水管淤塞而缺水,而人的血液循环与之相类似。练太极拳时,由于身体四肢按一定的姿势与速度收缩屈伸,内气鼓荡,动作柔顺和缓,促使心脏跳动频率增加,压力加大,血液出入心房量多力大,循环流畅,使得周身毛细血管全部得到开放扩展,将血液中滞留的废弃物质清除;另一方面毛细血管得到充分营卫供给,维护生理机能,避免病症细菌及其它有毒物质侵害。所以习练太极拳对于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冠状心脏病等,都有显著效果。
改善脏腑功能。太极拳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控制脏腑器官。据现代医学研究所得结论:“因为人体内脏器官是由植物神经系统管理,而植物神经又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组成,人体发生许多疾病,都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如能时常作缓慢柔和顺畅自然的肢体运动,使之与内气接合互动、与中枢神经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则可维护内部脏腑机能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有意识主导内外相合而互动的太极拳运动,既可调节内部脏腑机能,亦可营卫滋润肌筋骨骼,使气血更新、胃肠蠕动正常快速、营卫摄取良好,这样人的情绪稳定,精神饱满,精力旺盛,袪病健身益寿延年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