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陈家沟太极拳馆南昌分馆程保荣馆长之教诲,结缘于陈式太极门,两年来的锤炼,深感犹如枯木逢春之滋润,百年旧疾遇神医之心意。言辞虽然有些过誉之嫌,但各种经历却是一个人几十年的求索! 十年浩劫 “文化大革命”国之元气还没有彻底恢复之时 ,我出生在这个衣食不丰盛的年代,自幼体弱多病,逐渐的长大之后梦寐以求的就是强身健体。于是奋力挤进了大学修习中医,以及之后20年的从医之路,思路逐渐的明晰:高明的中医被尊为上工,上工可治国,源于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回首往昔,一张张病容,一个个恙体,前仆后继的不断涨大的亚健康群体以及不健康群体,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法在有限的执业生涯挽回绵绵无尽的病人正在消失的健康!!!医治不尽的病人,只有阻断走向疾病的人流才是大道正道!!!人立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是生活就一种修行,修行循正道则得正果是健康,不循正道得恶果则是早衰疾病甚至夭寿。 痛心疾首怀古思今,华佗也许基于这个宏愿创编了“五禽戏”!今有“太极拳”广为流传与之比肩!甚感欣慰!此乃我辈之福音。人活一口气,气行则血行,太极拳与气血的关系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做过针对性专门性的论述研究,我就不班门弄斧,那我们现在也就只是说说太极拳常识吧。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汇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但我以一个中医师的心意亲历两年来的修行陈式太极拳之体悟,能够用身体体悟到我后面赘述的道理:
人老脚先衰, 脚为气之根, 想要身不老, 扎根定要牢; 太极阴阳足, 虚实太奇妙, 气运血行畅, 人老根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