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林新闻
太极文化在新疆独山子

武林新闻 加入时间:2015-6-24 15:05:51 来源:admin 访问量:142

 

太极文化在新疆独山子

从黄河之畔到泥火山下

      从中原大地来到石化城,陈式太极来到独山子已有四年时光。 
  明末清初,陈式太极拳由怀州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创编(温县被称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如今,陈式太极拳已从黄河之畔的温县走向世界,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被普遍视为中国武术中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太极拳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医学等深厚丰富的内涵,其集击技、强体健身、益智修性为一体的精湛理论和技法,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陈氏太极拳于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拳大师陈正雷、陈小旺等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现在,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为独山子人认识、接受和传承。 
  2008年9月,陈式太极拳馆经独山子体育协会批准落户独山子,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入室弟子张喜群担任拳馆总教练,至今已招收学员一百多名。四年来,无论是在独山子体育大会、新疆寰球公司新春文艺汇演、国家体育总局在克拉玛依主办的“科学健身 全民健康”全国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列活动中,还是在公司、街道办举办的活动中,都能看到陈式太极拳的精彩表演。拳馆进企业、进机关、进车间,以活力、用热情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把太极拳介绍给广大的独山子市民,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使太极拳运动在独山子得到普及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独山子体协太极拳分会2010年4月28日成立,太极拳运动在独山子的推广如虎添翼。从2010年8月8日组队参加河南省“正雷杯”太极功夫精英赛开始,拳馆先后组队参加了全疆太极拳剑比赛、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共获金牌18块、银牌37块、铜牌33块,并获太极拳集体项目一等奖、太极剑集体项目二等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陈正雷大师和夫人路丽丽得知太极拳事业在独山子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要求张喜群教练转达他们对独山子拳友的问候,并表示有时间会到新疆看望大家,也邀请大家抽空到郑州总馆去作客,去太极拳发祥地观光旅游。 
  学员们从太极拳中获得了健康和快乐,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年轻职工都感到习拳后受益匪浅。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拳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学员说:“太极拳在整个练习中需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全身从头到脚都有要求。每个动作定式、甚至动作过程都要以这种标准为目标。拿站立来说,太极拳站桩要求头部虚领顶劲,不能随意地低头、后仰或者倾斜。要求松肩沉肘,双肩、两胯都应平齐,不能歪斜身体。站桩要求两腿力量分布均匀,脚下扎根。如果不告诉我这是太极拳,我甚至怀疑这种练习是在要求我如何改掉平时站立或者运动时的坏习惯。改掉那些行走、运动时的各种小毛病,能够疏通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调节呼吸系统,这也就是中医说的‘固本培元’。太极拳似乎在教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是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加上日常的练习,就能够达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效果。通过长期地训练,身体逐渐强壮、灵活,招式也日渐标准……这种练习更像是在寻找身体机能的最大值。太极拳似乎在告诉我们,做事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方向错了,任你力气再大,跑得再快也没有用。” 
  我们无法预测,独山子人还能从太极拳学习中得到多少有益的启迪,但独山子人却看到了中正、圆融的太极文化,正在以平易、健康、积极的方式在泥火山下兴起、发扬。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