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合太极事业正逢其时 精气神合团结奋进再上台阶 ——在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第二届理事大会上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协会第一届理事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总结六年来的办会经验教训,共同谋划新一届理事会的发展之路,具有里程碑意义。 现在,我代表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太极拳源于河南,属于世界,造福人类。正因如此,河南省在已有省武术协会的情况下,于2006年又成立了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在一省武术界有两个省级协会,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行业主管部门对我省陈氏太极拳发展的高度重视。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建立规范科学的会员组织网络,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团结全省陈氏太极拳爱好者踊跃参与太极拳活动,继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太极拳运动在我省的普及和提高”为宗旨,在全体理事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一)扎实推进协会各级组织建设 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自2006年10月12日成立以来,积极吸纳关心和重视太极拳运动的有关领导、著名拳师、重点骨干充实到协会主席团、秘书处、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当中,极大地推动了协会的发展,提升了协会的影响力。协会秘书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设立了技术部、发展部、综合部、后勤部,明确了工作职责,并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协会常务副主席陈正雷老师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还为协会提供了办公地点、组织了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人员都是无偿兼职工作,他们热心奉献、努力工作,为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推进协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协会领导和秘书处同志们到全省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积极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协会基层组织,由以陈正雷为主的太极拳老师们进行义务辅导,有力促进了全省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协会与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南阳、驻马店等省辖市武术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在原有协会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又促成了洛阳市武协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濮阳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南阳市太极拳协会、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等组织的成立,并在郑州市设立了直属辅导站。同时协会坚持办好省直领导干部太极拳沙龙活动,在为省直领导干部提供太极拳健身服务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领导干部参与,有力带动了我省全民健身活动和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六年来,在各地基层组织的积极配合下,协会共吸纳会员2000多人。 (二)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类活动、比赛、培训 通过参加大型公益活动,举办太极拳精英赛、段位制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等活动,为太极拳爱好者搭建了学习研讨、交流提高的平台。 协会组队参加了全国农民运动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海世博会、郑州绿博会等大型活动的表演,以及中原庙会表演、龙湖千人太极拳表演、全民健身日广场表演等各类文化宣传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太极拳精英赛,2010年的比赛吸引了50多个团体、700多人参加,陈正雷老师还特为推手比赛前三名设立了三万元奖金,调动了运动员的竞技积极性,促进了太极拳竞技水平的提高。2011年,协会组队代表我省参加了在桂林市举办的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我省是参加运动员最多、成绩最好的代表队。 为了给基层组织培养优秀辅导员,规范太极拳技术,协会举办了段位制培训班和辅导员提高班,还组织以陈正雷为主的太极拳老师们到全省各地巡讲,极大地调动了太极拳习练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太极拳习练水平。 (三)努力推动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 协会为了解决陈氏太极拳小架发展滞后的问题,于2008年开始对全省各地陈氏太极拳小架组织、拳师及习练规模等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2009年11月在许昌市召开了名家、拳师、骨干人员座谈会,征求建议和意见;2010年5月在开封市举办交流大会,共300多人参加了交流表演、11位拳师参加了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2010年12月在郑州市举办培训班,研讨了陈氏太极拳小架名称以“陈鑫拳架”或“陈鑫太极拳”为称谓;2011年协会为开封陈氏太极拳小架名家石磊先生对陈鑫理论的研究及出版书籍提供了经济支持;协会副秘书长、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陈沛菊老师编辑了《搏击》2011年第1期陈氏太极拳小架专刊的全部内容。一系列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爱好者的积极性,宣传和展示了陈氏大极拳的全貌,开拓了陈氏太极拳小架发展的新局面。 (四)积极开展宣传和交流推广活动 协会借助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的网站资源,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信息。利用参加和举办各类活动,先后与《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及《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温县电视台、各大网站等中央和地方媒体联合,加大了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技术训练、健康功效等方面的宣传力度。 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等老师在北京、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多次参加了《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教学工作。陈正雷老师在北京与中直机关,国家财政部、安全部、商务部、农业部、轻工协会等部门携手宣传太极拳,推进太极拳进入国家机关。协会在洛阳、焦作、濮阳、三门峡、南阳等地,走进公园、走进大学、走进社区,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及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赞扬,为各地太极拳骨干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8月在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等老师作为太极拳名家参加了太极拳表演、辅导、高峰论坛等活动。 多年来,陈正雷老师为对外传播太极拳奔波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爱尔兰等国家进行太极拳巡讲。协会技术顾问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副主席陈庆州、陈小星,副秘书长陈佩菊、陈斌、张东武,常务理事陈有则、陈皂森、陈桂珍、陈素英、陈春爱、陈娟、陈嫒、王占军、张福旺等老师也都多次到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交流讲学,既满足了国外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又巩固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成果。 (五)成功举办协会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 为庆祝协会成立五周年,2011年10月13日,协会在温县举行了庆典仪式和太极拳表演交流大赛。协会主席张振河出席了庆典仪式,并代表协会对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报告。省体育局副局长毛宏,《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副社长戴鹏,焦作市政协副主席穆玉华,焦作市政府市长助理田立杰,温县县长李英杰、统战部部长郑爱珍、副县长张金太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庆典仪式。来自省内各地的35支代表队、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庆典仪式和交流表演大赛。 庆典仪式上,太极拳大师们精彩的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为期三天的太极拳交流表演大赛,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一次交流切磋、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六)认真做好协会换届筹备工作 为做好换届工作,协会于2011年5月下发了《关于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换届推荐理事的通知》,现已收到18个省辖市的推荐表。协会主席团、秘书处、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都有待大会选举确定。 六年来,协会的发展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王训智先生给予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得到了省体育局领导、群体处和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得到了《人民日报》河南分社罗盘和戴鹏先生等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协会一6-理事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协会和太极拳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六年来的工作,也要清醒地看到,协会的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和活动场地。协会的工作和会议都是借用陈正雷老师的办公室进行。二是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三是经费不足。协会各项工作都是由省体育局群体处、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供有限的经费支持,协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处成员都是义务工作。四是基层组织建设及对外联络工作力度不够。协会基层组织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会员制的实施和推动工作进展缓慢,吸纳会员太少,协会的凝聚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以协会为主导向外省的拓展和联络还不够,还不足以确定协会在全国和世界太极拳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五是对外宣传条件不具备。协会主要依靠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的网站发布工作信息,没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和专职人员。宣传工作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实施条件,缺乏全面、系统、有影响力的推动性举措,无法将协会的影响力推到一个高度。六是发展定位不明确。协会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对策,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拳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是杰出的代表项目。全面继承和发展太极拳,是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新一届协会主席团、秘书处、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要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积极推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 建立健全各地太极拳组织,团结各武术流派和各太极拳流派,大力发展团体和个人会员。加强骨干教练员的培训,实施拳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推行武术段位制,做好段位的培训、考核、晋级工作。 (二)举办全国、全省性的太极拳高峰论坛 探讨太极拳所蕴涵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太极拳的修身、健身、防身功效,营造良好的文化探源、学术研究、交流提高的氛围。 (三)举办太极拳竞赛及讲座活动 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为会员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团结、友谊、健康的良好氛围,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举办名家讲座和展示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系列讲座,正确引导大众习练太极拳,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四)有计划地开展全省太极拳运动 在全省倡导太极拳工间操活动,为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提供服务。从省直机关做起,逐步向市县延伸。 (五)全面规范协会工作 实现五个有:有办公室、有场地、有骨干、有经费、有活动。协会秘书处下设培训发展部、理论研究宣传部、行政管理部、外联综合部,全面实现管理规范、办事机构精干、人员素质过硬。 (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 建立协会独立网站,延伸协会对外联络、宣传、交流的平台和桥梁,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同时积极联合各大媒体和武术杂志,有计划地加大对陈氏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功能效用等内容的宣传力度。 (七)推动太极拳的传播、传承及产业化发展 要走出去、引进来,推动太极拳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化发展,配合省政府将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太极拳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以代表性传承人为依托,结合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陈氏太极拳传承培训学校、拳馆、研修院(中心)等传承机构的发展,并对传承机构的培训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才质量等进行检查评定,以确保培养太极拳高级人才和尖子人才,准确传承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太极拳技术及理论的完整性。要以文化传承为重点和基础,宣传代表性传承人和陈氏太极拳的“文化”品牌,支持企业参与太极拳的产业开发,推动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太极拳的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任务艰巨。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陈氏太极拳的光荣使命,坚定信心,攻难克艰,开拓奋进,为弘扬中华优秀太极文化、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